歡迎訪問名校網(wǎng)
名校網(wǎng)
fēng ní

封泥


拼音fēng ní
注音ㄈㄥ ㄋ一ˊ



詞語解釋

封泥[ fēng ní ]

⒈ 亦稱“泥封”。古時簡牘文書以繩捆扎,在繩結(jié)處加檢木,上封蓋有鈐印的膠泥塊,以防泄密、備檢核,謂之“封泥”。流行于秦漢時期。

引證解釋

⒈ 謂用泥封緘文書。古代文書囊笥外加繩捆扎,在繩結(jié)處以膠泥加封,上蓋鈐印,以防泄密、失竊。也有將簡牘盛于囊內(nèi),在囊外系繩封泥者。盛行于 秦 漢。清 末以來,此項遺物發(fā)現(xiàn)甚多。參閱 清 吳式芬 陳介祺 《封泥考略》, 清 劉鶚 《鐵云藏封泥》, 周明泰 《續(xù)封泥考略》、《再續(xù)封泥考略》, 王國維 《齊魯封泥集存》, 馬衡 《封泥存真》。

《后漢書·百官志三》:“守宮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主御紙筆墨,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。”
唐 李林甫 《嵩陽觀圣德感應頌》:“目對封泥,手連印署?!?br />王國維 《<齊魯封泥集存序>》:“竊謂封泥之物,與古璽相表里,而官印之種類,較古璽印為尤伙,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,為用至大?!?/span>

⒉ 此謂守關如封泥,后因以“封泥”喻據(jù)守雄關。

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元 ( 王元 )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 函谷關,此萬世一時也?!?br />唐太宗 《入潼關》詩:“棄襦懷遠志,封泥負壯情?!?/span>

國語辭典

封泥[ fēng ní ]

⒈ 古人未有紙時,以簡素傳遞信息,為防私拆,在繩結(jié)開啟處,以泥封緊,加蓋印章,故稱為「封泥」。其殘存者,對古代文字及官爵、地名的研究,頗有助益,如馬王堆一號墓「轪侯家丞」封泥。

英語sealing clay, lute

法語lut

“封泥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