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(wǎng)
jiě tuō

解脫


拼音jiě tuō
注音ㄐ一ㄝˇ ㄊㄨㄛ

繁體解脫
詞性動詞

近義擺脫 開脫
反義纏綿

詞語解釋

解脫[ jiě tuō ]

⒈ 佛教指脫離苦惱,自在無礙。

果解脫否?!濉と嫱睹坊◣X記》

mukti; vimukta;

⒉ 甩掉;脫身。

諸事紛擾,使他無以解脫。

get rid of;

⒊ 開脫。

為人解脫罪責(zé)。

absolve;

引證解釋

⒈ 解除;解開。
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是時九卿罪死即死,少被刑,而 成 極刑,自以為不復(fù)收,於是解脫,詐刻傳出 關(guān) 歸家?!?br />司馬貞 索隱:“謂脫鉗釱?!?br />唐 韓愈 《元和圣德詩》:“解脫攣索,夾以砧斧?!?br />《水滸傳》第四二回:“趙能 把士兵衣服解脫了,領(lǐng)出廟門去?!?br />沙汀 《呼嚎》:“‘好吧,你就在屋里領(lǐng)娃娃吧!’她說,開始又解脫那女兒的背帶?!?/span>

⒉ 開脫;釋放。

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釋質(zhì),束手,得善相遇,幸逢赦令,或時解脫。”
顏師古 注:“或逢赦令,則得免脫也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邢子儀》:“邢 亦計(jì)窘,姑賂承牒者,賃車騎攜 朱 詣紳,哀求解脫?!?/span>

⒊ 消釋。

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藝林學(xué)山四·鍾馗》:“余久畜茲疑,未能解脫,一旦參會羣籍,不覺洞然。”

⒋ 脫出窠臼。

清 黃宗羲 《金介山詩序》:“世以公安、竟陵為解脫,則迎之而為率易,為混淪,此求之於一時之好尚者也?!?/span>

⒌ 佛教語。指擺脫煩惱業(yè)障的系縛而復(fù)歸自在。亦指斷絕“生死”原因,同“涅槃”、“圓寂”的含義相通。

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(lán)記·正始寺》:“求解脫於服佩,預(yù)參次於山垂。”
《舊唐書·隱逸傳·王友貞》:“乃抗志塵外,棲情物表,深歸解脫之門,誓守薰脩之誡。”
明 李贄 《與周友山書》:“古人以有身為患,故欲出離以求解脫?!?br />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劉文清》:“薨時毫無疾病,是日猶開筵款客,至晚端坐而逝,鼻注下垂寸餘,亦釋家所謂善解脫者。”

⒍ 泛指擺脫苦惱、困境等。

《水滸傳》第十四回:“且説 劉唐 在房里尋思道:‘我著甚來由,苦惱這遭!多虧 晁蓋 完成,解脫了這件事?!?br />浩然 《艷陽天》第六九章:“從打倒賣糧食的事兒被揭發(fā)之后,這女人嚇丟了魂兒,一直嘀嘀咕咕;這幾天,瞧見 馬之悅 和 馬鳳蘭 又有點(diǎn)精神了,料想他們有了什么解脫的辦法。”

國語辭典

解脫[ jiě tuō ]

⒈ 開釋、解除。

《史記·卷一二二·酷吏傳·寧成傳》:「是時九卿罪死即死,少被刑,而成極刑,自以不復(fù)收,于是解脫,詐刻傳出關(guān)歸家?!?br />《漢書·卷七六·趙廣漢傳》:「釋質(zhì),束手,得善相遇,幸逢赦令,或時解脫?!?/span>

擺脫 開脫

⒉ 佛教用語。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、瞋、癡等一切煩惱的境界。亦稱「涅槃」。

《大佛頂首楞嚴(yán)經(jīng)·卷六》:「若諸眾生,欲心明悟,不犯欲塵,欲身清凈,我于彼前,現(xiàn)梵王身,而為說法,令其解脫?!?/span>

“解脫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