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·鳳髻拋殘秋草生
浣溪沙·鳳髻拋殘秋草生朗讀鳳髻拋殘秋草生,高梧濕月冷無聲。當時七夕記深盟。
信得羽衣傳鈿合,悔教羅襪葬傾城。人間空唱雨淋鈴。
鳳髻拋殘秋草生,高梧濕月冷無聲。當時七夕記深盟。 信得羽衣傳鈿合,悔教羅襪葬傾城。人間空唱雨淋鈴。
納蘭性德 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(lián)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(jīng)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(huán)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(chuàng)作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?!备挥谝饩?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
譯文注釋
譯文
鳳髻散亂,枯黃的秋草到處生長。天上的月亮給人濕潤的感覺,好像哭過一般,冰冷沒有聲息。當年每逢七夕之夜,我們都在月下互訴著山盟海誓。而今,只剩我一個人伴著寒月哭泣。
原來相信仙人可以傳遞亡妻的信物,但后悔的是她的遺物都與她一同埋葬了。亡妻已逝,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,憑吊美好的曾經(jīng)。
注釋
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,后用作詞牌名,又名“浣溪紗”“小庭花”等。此調有平仄兩體。全詞分上下兩片,上片三句全用韻,下片末二句用韻,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。音節(jié)明快,句式整齊,易于上口,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(shù)詞人所常用。
鳳髻(jì)拋殘:謂鳳髻散亂。比喻為愛妻逝去,掩埋了。鳳髻:古代女子的一種發(fā)型。唐宇文氏《妝臺記》載:“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翹花,傅之鉛粉,其髻高名曰鳳髻?!贝颂幗柚竿銎?。
濕月:濕潤之月。形容月亮給人以濕潤的感覺。
羽衣:原指鳥羽毛所織之衣,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,此處借指神仙。鈿(diàn)合:鑲有金、銀、玉、貝等之首飾合。古代常以之作為表示愛情的信物。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唯將舊物表深情,鈿合金釵寄將去?!?/p>
羅襪:絲羅織成之襪。此處代指亡妻的遺物。傾城,美女之代稱,語出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李夫人》。這里代指亡妻。
雨淋鈴:即雨霖鈴。唐教坊曲名。據(jù)唐鄭處誨《唐明皇雜錄補遺》云:“明皇既幸蜀,西南行初入斜谷,屬霖雨涉旬,于棧道雨中聞鈴,音與山相應。上既悼念貴妃,采其聲為《雨霖鈴》曲,以寄恨焉?!边@里是說亡妻已逝,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亡于康熙年間,納蘭因此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,為了表達對亡妻的懷念與哀思,故作下此詞。
詩詞推薦
花枝婭姹搖春風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