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江紅·代北燕南
滿江紅·代北燕南朗讀代北燕南,應不隔、月明千里。誰相念、胭脂山下,悲哉秋氣。小立乍驚清露濕,孤眠最惜濃香膩。況夜鳥、啼絕四更頭,邊聲起。
銷不盡,悲歌意。勻不盡,相思淚。想故園今夜,玉闌誰倚。青海不來如意夢,紅箋暫寫違心字。道別來、渾是不關(guān)心,東堂桂。
代北燕南,應不隔、月明千里。誰相念、胭脂山下,悲哉秋氣。小立乍驚清露濕,孤眠最惜濃香膩。況夜鳥、啼絕四更頭,邊聲起。 銷不盡,悲歌意。勻不盡,相思淚。想故園今夜,玉闌誰倚。青海不來如意夢,紅箋暫寫違心字。道別來、渾是不關(guān)心,東堂桂。
納蘭性德 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(guān)聯(lián)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(jīng)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(huán)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(chuàng)作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(shù)風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?!备挥谝饩?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
譯文注釋
譯文
你我天南地北,然而卻不能阻隔千里明月,天涯此時。我佇立在寒夜風中,承受著這寒冷凄清,孤枕難眠。已近四更,城烏夜啼,邊聲四起,此刻誰又在遠方掛念塞外苦寒的我呢?
悲歌不勝消受,悲淚暗流不止,在家鄉(xiāng)的故園里,誰又在獨倚著欄桿同樣神傷呢?只恨無夢可慰相思,唯以違心之字的書信自慰。
注釋
滿江紅:詞牌名,又名《上江虹》、《念良游》、《傷春曲》。九十三字,前片四十七字,八句,四仄韻;后片四十六字,十句,五仄韻。用入聲韻者居多,格調(diào)沉郁激昂。另有平聲格,雙調(diào)九十三字,前片八句四平韻,后片十句五平韻。
代北燕南:泛指山西、河北一帶。代北,原指漢、晉時期之代郡,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。燕南,泛指黃河以北之地。
胭(yān)脂(zhī)山:即燕支山。在古匈奴境內(nèi),以產(chǎn)燕支(胭脂)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豐美,宜為畜牧,是為塞外之寶地。古詩中多代指值得懷念之地。
秋氣:指秋日的凄清、肅殺之氣。
邊聲:指邊境上羌管、胡茄、角號等諸多聲響。
勻(yún):抹。
青海:本指青海省內(nèi)之最大的咸水湖,北魏時始用此名。后以之喻邊遠荒漠之地。
紅箋(jiān):紅色箋紙,多用以題寫詩詞等,這里是指書寫信札。
渾是:全是。
東堂桂:因科舉考試而及第稱為“東堂桂”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康熙二十二年(1683)秋,納蘭性德隨扈五臺山。在一個月夜里,詞人因懷念妻子輾轉(zhuǎn)難眠,為了表達對妻子的思念之情,故作下此詞。
詩詞推薦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
花枝婭姹搖春風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(shù)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