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登宣城謝脁北樓
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朗讀江城如畫里,山晚望晴空。(山晚一作:曉) 兩水夾明鏡,雙橋落彩虹。 人煙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 誰念北樓上,臨風(fēng)懷謝公。
李白 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(yù)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jì)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 李白 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(dāng)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(jì)念館。
譯文注釋
譯文
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,山色漸晚,我登上謝朓樓遠(yuǎn)眺晴空。兩條江之間,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;江上兩座橋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。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煙之中;秋色蒼茫,梧桐也已經(jīng)顯得衰老。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,迎著蕭颯的秋風(fēng),懷念謝先生呢?
注釋
謝朓北樓:即謝朓樓,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(shí)所建,故址在陵陽山頂,是宣城的登覽勝地。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詩人。
江城:泛指水邊的城,這里指宣城。唐代江南地區(qū)的方言,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“江”。
兩水:指宛溪、句溪。宛溪上有鳳凰橋,句溪上有濟(jì)川橋。明鏡: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,像明亮的鏡子一樣。
雙橋:指鳳凰橋和濟(jì)川橋,隋開皇(隋文帝年號,公元581~600年)年間所建。彩虹:指水中的橋影。
人煙:人家里的炊煙。
北樓:即謝朓樓。
謝公:謝朓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此詩創(chuàng)作時(shí)間與《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》相近,在安史之亂爆發(fā)前不久。公元753年(天寶十二載)與公元754年(天寶十三載)的秋天,李白兩度來到宣城,此詩當(dāng)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節(jié)后。
詩詞推薦
花枝婭姹搖春風(fēng)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(fù)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(shù)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(dú)晚開。應(yīng)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(jì)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(shí)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