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魏大從軍
送魏大從軍朗讀匈奴猶未滅,魏絳復(fù)從戎。
悵別三河道,言追六郡雄。
雁山橫代北,狐塞接云中。
勿使燕然上,惟留漢將功。
匈奴猶未滅,魏絳復(fù)從戎。 悵別三河道,言追六郡雄。 雁山橫代北,狐塞接云中。 勿使燕然上,惟留漢將功。
陳子昂 (約公元661~公元702),唐代文學(xué)家,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字伯玉,漢族,梓州射洪(今屬四川)人。因曾任右拾遺,后世稱為陳拾遺。光宅進(jìn)士,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、右拾遺。解職歸鄉(xiāng)后受人所害,憂憤而死。其存詩共100多首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《感遇》詩38首,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》7首和《登幽州臺歌》。
譯文注釋
譯文
匈奴還沒有被滅亡,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絳一樣從軍保衛(wèi)邊疆。
在三河道與友人分別,心里有些悵惘;盼望魏大像趙充國那樣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。
雁門山橫亙在代州北面,飛狐塞遠(yuǎn)遠(yuǎn)連接云中郡。
不要讓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的功績,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(zhàn)功。
注釋
魏大:陳子昂的友人。姓魏,在兄弟中排行第一,故稱。
“匈奴”一句:前句使用了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“匈奴未滅,無以家為也”的典故。猶,還。
“魏絳”句:魏絳(jiàng),春秋晉國大夫,他主張晉國與鄰近少數(shù)民族聯(lián)合,曾言“和戎有五利”,后來戎狄親附,魏絳也因消除邊患而受金石之賞。復(fù),又。從戎,投軍。戎(róng),兵器,武器。
悵(chàng)別:充滿惆悵地離別。三河道:古稱河?xùn)|、河內(nèi)、河南為三河,大致指黃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區(qū)。
六郡雄:原指金城、隴西、天水、安定、北地、上郡的豪杰,這里專指西漢時(shí)在邊地立過功的趙充國。《漢書》中記載其為“六郡良家子”。
雁山:即雁門山。在今山西代縣。橫代北:橫亙在代州之北。
狐塞(sài):飛狐塞的省稱。在今河北省淶源縣,北跨蔚縣界。塞,邊界上的險(xiǎn)要之處。云中:云中郡,治所在即山西大同。
燕(yān)然:古山名。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(nèi)的杭愛山。東漢永元元年,車騎將軍竇憲領(lǐng)兵出塞,大破北匈奴 ,登燕然山,刻石勒功,記漢威德。見《后漢書·竇憲傳》。
“勿使”兩句:用竇憲典故。《后漢書·竇憲傳》中記載,竇憲為車騎將軍,大破北單于,登燕然山,刻石紀(jì)功而還。惟,只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此詩作于武則天當(dāng)政年間,是詩人在長安任職期間所作,時(shí)間大約在垂拱(唐睿宗年號,685—688年)前后。
詩詞推薦
花枝婭姹搖春風(fēng)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(fù)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救人無術(shù)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(jì)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(shí)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(dú)晚開。應(yīng)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