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珪的詩詞(130首)

王珪

王珪(1019年—1085年6月12日),字禹玉,北宋名相、著名文學家。祖籍成都華陽,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(今安徽省潛山縣)。仁宗慶歷二年(1042年),王珪進士及第,高中榜眼。初通判揚州,召直集賢院。歷官知制誥、翰林學士、知開封府等。哲宗即位,封岐國公。旋卒于位,年六十七,贈太師,謚文恭。王珪歷仕三朝,典內(nèi)外制十八年,朝廷大典冊,多出其手。自執(zhí)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,少所建明,時稱“三旨相公”。原有文集百卷,已佚?!端膸烊珪份嬘小度A陽集》四十卷。

主要成就

王珪以文學進用,受同僚共同推崇贊許,其文章氣魄宏大華麗,自成一家,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,多出自于他的手,詞林人士都稱贊他。自熙寧初年開始,連續(xù)為皇室起草詔書十八年。但他官任到宰相,共十六年,沒有多少建樹,大多是諂諛歌頌之詞。他親筆撰著的《宋兩朝國史》一百二十卷、《在京諸司庫條式》一百三十卷、《王珪集》一百卷,和續(xù)著的《宋六朝會要》,都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史資料。

清《四庫全書》收錄了王珪《華陽集》四十卷(原為六十卷、附錄十卷,后刪減),在《總目》中介紹說:“ 珪少掇高科,以文章致位通顯,不出國門而參預大政,詞人榮遇,蓋罕其比”。又說:“其文章博贍瑰麗,自成一家。揖讓于二宋之間,毫無愧色。謝及、陸游、楊萬里等往往稱之,殆非虛美。”

人物生平

早年經(jīng)歷
王珪年輕時性情淡雅,志向深沉,不重名利,從不隨便交結(jié)朋友,深受叔父王頍的贊賞。593年(開皇十三年),王珪被召入秘書內(nèi)省,授為太常治禮郎,參與校定圖書典籍。

仁壽四年(604年),王頍隨漢王楊諒起兵反對隋煬帝,兵敗被殺。王珪是王頍之侄,按律應當連坐。他逃到終南山中,隱居十余年。

投奔唐朝
大業(yè)十三年(617年),李淵攻入關(guān)中,擁立代王楊侑為帝,進封唐王,冊長子李建成為世子。王珪得到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,出任世子府諮議參軍。

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年),李淵受禪稱帝,建立唐朝,是為唐高祖,冊封李建成為皇太子。王珪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,后改任太子中允,深受李建成器重。

武德七年(624年),慶州刺史楊文干兵變,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劇。唐高祖認為:王珪未能勸導太子,致使其兄弟失和,將他流放巂州(今四川西昌)。

累職拜相
武德九年(626年),李世民發(fā)動玄武門之變,誅殺李建成,立為皇太子,不久繼位,是為唐太宗。王珪與魏征一同召回朝中,出任諫議大夫。同年十月,唐太宗追封李建成為息王,以禮改葬,王珪與魏征等原東宮屬官一同前去送葬。

貞觀元年(627年),唐太宗對群臣道:“只有君臣相得,天下才能太平。漢高祖以武功取天下,能夠傳國久遠,就是因任用賢臣之故。我雖然不算圣明,也希望你們能直言勸諫,使天下安定?!蓖醌曔M言道:“陛下若能廣開言路,納取諫言,臣必竭盡心力。”唐太宗遂準許諫官同宰相一同入宮議政。當時,王珪多次進諫,深受太宗信任,改任黃門侍郎,兼太子右庶子,賜爵永寧縣男。同年八月,王珪請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遞密奏。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,因此獲罪被貶。貞觀二年(628年),王珪以接替高士廉,代理侍中之職,并進爵永寧郡公。貞觀四年(630年),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為侍中。

教導魏王
貞觀七年(633年),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語,被貶為同州刺史。貞觀八年(634年),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,任命他為禮部尚書,并命他參與修定《五禮》。

貞觀十一年(637年),王珪兼任魏王老師,負責教導魏王李泰。他以老師自居,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禮。當時,李泰請教忠孝之事,王珪道:“皇帝是你的君主,侍奉他要竭盡忠誠;皇帝又是你的父親,侍奉他要竭盡孝心。盡忠盡孝可以樹立自己,可以成就美名。漢東平王劉蒼曾說:‘為善最樂’,希望你記住這話?!碧铺诘弥?,高興地道:“李泰可以不犯過失了。”

貞觀十二年(638年),王珪上奏道:“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都要下車行禮,這不符合禮儀。”唐太宗不高興的道:“你們?yōu)檎蔑@尊貴,便輕視皇子嗎?”王珪與魏征極力勸諫,唐太宗遂聽從王珪的建議,削減諸王權(quán)勢。

病逝
639年(貞觀十三年),王珪得病。唐太宗命女兒南平公主(王珪兒媳)前去探視,又命民部尚書唐儉為他調(diào)理藥劑飲食。不久,王珪病逝,終年六十九歲。唐太宗素服舉哀,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,追贈他為吏部尚書,賜謚號為懿。

王珪的詩詞列表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城邑喧喧非所依,忽生秋思滿巖扉。

    晨趺未雨千花落,晚渡臨風一錫飛。

    定有魚龍窺供缽,應無塵土上禪衣。

    寶文圣偈誰為爭,只恐林泉亦暫歸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嚴祠初綴漢墀班,爚爚珠熉照幄寬。

    玉殿威神來帝福,紫垣風骨敵春寒。

    芝華擁蓋陰猶合,桂醑流觴飲欲殘。

    拂曉東風迎馬首,鳴珂歸背月珊珊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紫閣飛章謝寵名,離筵特地敞宮楹。

    杯深御酒先成醉,衣拂京塵頓覺清。

    少室舊游窺玉霤,甘盤余訓薄金籝。

    誰言疏傅東歸盛,不得君王一飩行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涿州亭下柳依依,誰折長條送客歸。

    曉月未消燕戍酒,春云初拂漢臺衣。

    玉堂社燕宜先入,沙磧晴鴻已半飛。

    回首青山欲千里,行人猶自馬騑騑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鄰雞未動曉驂催,又向錄臺飲福杯。

    自笑治聾知不足,明年強健更重來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樂國芝呈瑞,賢侯貳郡時。

    甘棠方蔽芾,仙草亦葳蕤。

    異種傳三秀,靈華粲九枝。

    幽陰吐光怪,配腐化神奇。

    美政邦人頌,嘉祥圣主知。

    特書輝史策,寵錫下天墀。

    治行能如此,公臺到匪遲。

    誰為燕許手,灑筆播聲詩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平昔君王事勝游,日斜滄海尚停辀。

    千金駿骨今誰顧,死駕監(jiān)車亦未休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鳳池春晚綠生煙,曾見高枝蔓正延。

    常伴兔絲留我篋,幾隨竹葉泛君筵。

    誰言御水傳名久,須信睢園得地偏。

    纏護靈根便親植,一番新葉已森然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年年常過平津館,解組歸來苦未羸。

    曉日初臨金闕動,春風正與玉杯期。

    三公就第誰同壽,丞相傳經(jīng)自有兒。

    感舊不辭今日醉,江湖思去已多時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玉津馳馬柳風斜,雨急金鱗走御沙。

    南畝農(nóng)民望新霽,不勞云意苦相遮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太乙真庭結(jié)寶壇,中涵元象本無言。

    三山波涌樓臺近,北極星環(huán)劍佩尊。

    歲人飛宮初在丑,神移列馭直從坤。

    妖氛自逐靈旂卷,瑞谷常登御廩蕃。

    曉日破紅浮門栱,夕云凝紫護周垣。

    龍隨圣筆棲碑首,鶴帶仙書語洞門。

    天馬應歌來伏衛(wèi),岳祗聊職聽朝昏。

    傳聞詞客新吟苦,玉案纏承上帝恩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祖燕催移玉殿班,都人齊向苑傍看,

    古來少有三師退,天下曾將大器安。

    綠野春深花更好,石樓夜午月應寒。

    塵埃抖擻無余事,卻憶磻溪舊釣竿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詔收新土鳳林東,四百年來一戰(zhàn)功。

    蔥嶺自橫秦塞上,金城還落漢圖中。

    輕裘坐款無遺策,折箭來庭有舊風。

    零雨未濛音已捷,不功歸旅詠周公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南國江山好,仍聞聚六峰。

    歸心急春浪,別夢悵晨鐘。

    手澤存遺愛,民歌接舊封。

    涼秋鼓予楫,文酒待相從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冷香疑到骨,瓊艷幾堪餐。

    半醉臨風折,清吟拂曉觀。

    贈春無限意,和雪不勝寒。

    桃李有慚色,枯枝試并欄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一從絕漠返朱輪,便有東風逐去塵。

    和氣旋成燕谷暖,使華重照蘇門新。

    山川如避中原執(zhí),天地應酣上國春。

    二月塞亭行欲尺,初花猶未識歸人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跨險盤危壓古州,至今傳號越王樓。

    山分冷翠侵檐滴,水擘寒聲繞檻流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一擐黃金甲,征西戰(zhàn)馬驕。

    十年邊算盡,今日旅魂招。

    落月孤營掩,酸風去路遙。

    平生忠烈在,史筆冠清朝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浩浩洪河一派收,亙山回洛駭陰虬。

    錦張客幔從隋去,龜負神書入宋流。

    波急滿川跳萬鯉,氣溫銷凍運千舟。

    誰言伯禹能行水,不見當時為帝謀。

  • 宋代:王珪

    念昔攜君手,同游金馬門。

    流年一鳥過,白首幾人存。

    星掛朝衣濕,塵埋相印昏。

    西風原上淚,不得灑清樽。

王珪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