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校網

趙伯駒


趙伯駒的寫法


趙伯駒介紹

趙伯駒(漢語拼音:Zhao Boju;1120-1182),南宋畫家。字千里。宋宗室,宋太祖七世孫,生卒年不詳。宋室南渡后流寓錢塘(今浙江杭州)。據《畫繼補遺》記載,趙伯駒在北宋亡后南渡,流寓錢塘。后以畫扇為高宗賞識并召見。建炎(公元1127年至1130年)初,官至浙江路鈐轄。善青綠山水及木石,兼工花卉翎毛,尤長于人物,精神清潤,能別狀貌,使一望而知其詳。其山水師法李思訓、李昭道父子,并吸取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的表現手法,形成清麗秀雅,“精工之極,又有士氣”的青綠山水,頗有書卷氣。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青綠山水作品《江山秋色圖卷》在構思、構圖上繼承了王希孟《千里江山圖》的傳統(tǒng),著眼于對錦繡河山的描繪。畫卷中,穿插安排了橋梁、棧道、樓閣、亭臺、瀑布、車船、行旅、運載等,有游山觀水的士大夫,也有采樵的勞動人民。可以說是千巖競秀,萬壑爭流,令人目不暇接,它啟發(fā)了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。

趙伯駒的繪畫筆法秀勁工致,大多以用青綠著色。在山石皴染、樹葉枝干等方面,也采用了水墨山水畫法,并滲以文人畫的“氣韻”,其風格既有青綠山水的明麗,也有文人畫的雅逸,逐漸排除了唐代青綠山水設色的濃重沉郁的裝飾味。可以看作是“大青綠”通向“小青綠”的橋梁,也是青綠山水由唐到宋的一大發(fā)展。即便歷來標榜文人畫貶低青綠山水的董其昌,對趙伯駒的作品也不得不表示贊賞。據《畫禪室隨筆》記載,董其昌曾說:“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、伯骕,精工之極,又有士氣。”惜趙伯駒享年不永,未能充分發(fā)揮其才能。他與其弟——南宋著名山水畫家趙伯骕共同開拓了南宋青綠山水的新面貌。

擅青綠山水、花果、翎毛、樓臺、界畫,影響當時及后世。其青綠山水,是在繼承唐代李思訓、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綠畫法基礎上,糅合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的一些畫法和趣味,改變了唐代濃艷輝煌的裝飾性,代之以秀麗和清雅的文人趣味,顯得“精工之極,又有士氣”,創(chuàng)造了介于院體畫和文人畫之間的青綠山水畫。

趙伯駒作品傳世極少,現存的《阿閣圖》、《漢宮圖》(臺北“故宮博物院”藏)、《江山秋色圖》(故宮博物院藏)等傳為其所作,其中以《江山秋色圖》最為著名。此卷為絹本,青綠設色??v55.6厘米,橫324厘米。畫面山重水復,林竹叢簇,道路盤紆,中間布置樓閣、寺觀、屋宇、車馬、行人等,精細之極。設色秾麗而典雅。此卷無款印,自明代起定為趙伯駒所作,但亦有人持否定意見,認為當是北宋高手所作。

趙伯駒的現存作品除了《江山秋色圖》之外還有《仙山樓閣圖》、《蓮舟新月圖》、《蘭亭圖》、《蓬萊仙館圖》、《百花圖》、《歸去來辭圖》等。


趙伯駒之弟趙伯骕,字希遠。曾任和州防御使,并出使金國。繪畫上與兄齊名,風格亦相似?,F故宮博物院藏有他所作的《萬松金闕圖》,畫春山茂林、蒼松白云,云中宮闕微露,煙波浩渺,旭日東升,無款印。卷后趙孟頫題定為趙伯骕所作。

“趙伯駒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