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聲茅店月,人跡板橋霜。
晨起動征鐸,客行悲故鄉(xiāng)。
雞聲茅店月,人跡板橋霜。
槲葉落山路,枳花明驛墻。(明驛墻一作:照驛墻)
因思杜陵夢,鳧雁滿回塘。
溫庭筠 (約812—866)唐代詩人、詞人。本名岐,字飛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縣東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試,押官韻,八叉手而成八韻,所以也有“溫八叉”之稱。然恃才不羈,又好譏刺權貴,多犯忌諱,取憎于時,故屢舉進士不第,長被貶抑,終生不得志。官終國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詩,與李商隱齊名,時稱“溫李”。其詩辭藻華麗,秾艷精致,內容多寫閨情。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,為“花間派”首要詞人,對詞的發(fā)展影響較大。在詞史上,與韋莊齊名,并稱“溫韋”。存詞七十余首。后人輯有《溫飛卿集》及《金奩集》。
譯文注釋
譯文
黎明起床,車馬的鈴鐸已震動;一路遠行,游子悲思故鄉(xiāng)。
雞聲嘹亮,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;足跡依稀,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。
枯敗的槲葉,落滿了荒山的野路;淡白的枳花,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上。
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;一群群鴨和鵝,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。
注釋
商山:山名,又名尚阪、楚山,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(qū)交匯處 。作者曾于大中(唐宣宗年號,847~860)末年離開長安,經過這里。
動征鐸:震動出行的鈴鐺。征鐸: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。鐸:大鈴。
槲(hú):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。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,春天樹枝發(fā)芽時才落。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?shù)靥厣?/p>
明:使……明艷。枳(zhǐ):也叫“臭橘”,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春天開白花,果實似橘而略小,酸不可吃,可用作中藥。驛(yì)墻:驛站的墻壁。驛: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、換馬的處所。這句意思是說: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。
杜陵:地名,在長安城南(今陜西西安東南),古為杜伯國,秦置杜縣,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,因名杜陵,這里指長安。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,途經商山。
鳧(fú)雁:鳧,野鴨;雁,一種候鳥,春往北飛,秋往南飛?;靥粒喊哆吳鄣某靥?。
回塘:岸邊彎曲的湖塘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,但聯(lián)系溫庭筠生平,他曾任隋縣尉,徐商鎮(zhèn)襄陽,他被辟為巡官。據(jù)夏承燾《溫飛卿系年》,這兩件事均發(fā)生在公元859年(唐宣宗大中十三年),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。自長安赴隋縣,當?shù)莱錾躺?。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。
溫庭筠名句推薦
- 門外平橋連柳堤,歸來晚樹黃鶯啼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春洲曲》
- 秦女含顰向煙月,愁紅帶露空迢迢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惜春詞》
- 御柳如絲映九重,鳳凰窗映繡芙蓉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楊柳枝》
- 回日樓臺非甲帳,去時冠劍是丁年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蘇武廟》
- 因思杜陵夢,鳧雁滿回塘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商山早行》
- 蘇小門前柳萬條,毿毿金線拂平橋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楊柳八首·其三》
- 數(shù)叢沙草群鷗散,萬頃江田一鷺飛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利州南渡》
- 鐵馬云雕久絕塵,柳營高壓漢營春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過五丈原》
- 清娥畫扇中,春樹郁金紅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清明日》
- 出犯繁花露,歸穿弱柳風。
作者:溫庭筠:出自《清明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