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曠天清無戰(zhàn)聲,四萬義軍同日死。
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悲陳陶

孟冬十郡良家子,血作陳陶澤中水。

野曠天清無戰(zhàn)聲,四萬義軍同日死。

群胡歸來血洗箭,仍唱胡歌飲都市。

都人回面向北啼,日夜更望官軍至。

杜甫 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 杜甫 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 杜甫 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開來, 杜甫 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后世有 杜甫 草堂紀念。

譯文注釋

譯文

  初冬時節(jié),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,一戰(zhàn)之后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。藍天下的曠野現在變得死寂無聲,四萬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內全部戰(zhàn)死。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,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。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,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。

注釋

陳陶:地名,即陳陶斜,又名陳陶澤,在長安西北。

孟冬:農歷十月。十郡:指秦中各郡。良家子:從百姓中征召的士兵。

無戰(zhàn)聲:戰(zhàn)事已結束,曠野一片死寂。

義軍:官軍,因其為國犧牲,故稱義軍。

向北啼:這時唐肅宗駐守靈武,在長安之北,故都人向北而啼。

創(chuàng)作背景

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元年(756年)冬。十月二十一日,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陳陶作戰(zhàn),結果唐軍大敗,死傷四萬余人。來自西北十郡(今陜西一帶)清白人家的子弟兵,血染陳陶戰(zhàn)場,景象非常慘烈。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,目睹叛軍的驕縱殘暴,有感于陳陶之敗的慘烈而作此詩。

杜甫名句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