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寫“勉勵”的詩句

  •   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

      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(guī)。雖有槁暴(pù),不復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

      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;不聞先王之遺言,不知學問之大也。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,教使之然也。詩曰:“嗟爾君子,無恒安息。靖共爾位,好是正直。神之聽之,介爾景福?!鄙衲笥诨?,福莫長于無禍。

      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;吾嘗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于物也。(君子生通:性)

      南方有鳥焉,名曰蒙鳩,以羽為巢,而編之以發(fā),系之葦苕,風至苕折,卵破子死。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西方有木焉,名曰射干,莖長四寸,生于高山之上,而臨百仞之淵,木莖非能長也,所立者然也。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蘭槐之根是為芷,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其質(zhì)非不美也,所漸者然也。故君子居必擇鄉(xiāng),游必就士,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。

      物類之起,必有所始。榮辱之來,必象其德。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。怠慢忘身,禍災乃作。強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邪穢在身,怨之所構(gòu)。施薪若一,火就燥也,平地若一,水就濕也。草木疇生,禽獸群焉,物各從其類也。是故質(zhì)的張,而弓矢至焉;林木茂,而斧斤至焉;樹成蔭,而眾鳥息焉。醯酸,而蚋聚焉。故言有招禍也,行有招辱也,君子慎其所立乎!

      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備焉。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蚓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
     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惛惛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。行衢道者不至,事兩君者不容。目不能兩視而明,耳不能兩聽而聰。螣蛇無足而飛,鼫鼠五技而窮?!对姟吩唬骸笆F在桑,其子七兮。淑人君子,其儀一兮。其儀一兮,心如結(jié)兮!”故君子結(jié)于一也。

      昔者瓠巴鼓瑟,而流魚出聽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秣。故聲無小而不聞,行無隱而不形。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。為善不積邪?安有不聞者乎?

      學惡乎始?惡乎終?曰:其數(shù)則始乎誦經(jīng),終乎讀禮;其義則始乎為士,終乎為圣人,真積力久則入,學至乎沒而后止也。故學數(shù)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。為之,人也;舍之,禽獸也。故書者,政事之紀也;詩者,中聲之所止也;禮者,法之大分,類之綱紀也。故學至乎禮而止矣。夫是之謂道德之極。禮之敬文也,樂之中和也,詩書之博也,春秋之微也,在天地之間者畢矣。君子之學也,入乎耳,著乎心,布乎四體,形乎動靜。端而言,蝡而動,一可以為法則。小人之學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間,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!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君子之學也,以美其身;小人之學也,以為禽犢。故不問而告謂之傲,問一而告二謂之囋。傲、非也,囋、非也;君子如向矣。

      學莫便乎近其人。禮樂法而不說,詩書故而不切,春秋約而不速。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,則尊以遍矣,周于世矣。故曰:學莫便乎近其人。

      學之經(jīng)莫速乎好其人,隆禮次之。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禮,安特將學雜識志,順詩書而已耳。則末世窮年,不免為陋儒而已。將原先王,本仁義,則禮正其經(jīng)緯蹊徑也。若挈裘領,詘五指而頓之,順者不可勝數(shù)也。不道禮憲,以詩書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故隆禮,雖未明,法士也;不隆禮,雖察辯,散儒也。

      問楛者,勿告也;告楛者,勿問也;說楛者,勿聽也。有爭氣者,勿與辯也。故必由其道至,然后接之;非其道則避之。故禮恭,而后可與言道之方;辭順,而后可與言道之理;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。故未可與言而言,謂之傲;可與言而不言,謂之隱;不觀氣色而言,謂瞽。故君子不傲、不隱、不瞽,謹順其身。詩曰:“匪交匪舒,天子所予?!贝酥^也。

      百發(fā)失一,不足謂善射;千里蹞步不至,不足謂善御;倫類不通,仁義不一,不足謂善學。學也者,固學一之也。一出焉,一入焉,涂巷之人也;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紂盜跖也;全之盡之,然后學者也。

    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,故誦數(shù)以貫之,思索以通之,為其人以處之,除其害者以持養(yǎng)之。使目非是無欲見也,使耳非是無欲聞也,使口非是無欲言也,使心非是無欲慮也。及至其致好之也,目好之五色,耳好之五聲,口好之五味,心利之有天下。是故權(quán)利不能傾也,群眾不能移也,天下不能蕩也。生乎由是,死乎由是,夫是之謂德操。德操然后能定,能定然后能應。能定能應,夫是之謂成人。天見其明,地見其光,君子貴其全也。

  • 幾硯昔年游,于今成十秋。

    松堅終發(fā)石,魚變即辭流。

    近郡無飛檄,清時不借籌。

    淇園春竹美,軍宴日椎牛。

  • 愿子厲風規(guī),歸來振羽儀。

    嗟余今老病,此別空長離。

    白馬君來哭,黃泉我詎知。

    徒勞脫寶劍,空掛隴頭枝。

  • 悵望日千里,如何今二毛。

    猶思陽谷去,莫厭隴山高。

    倚馬見雄筆,隨身唯寶刀。

    料君終自致,勛業(yè)在臨洮。

  • 漢家五尺道,置吏撫南夷。

    欲使文翁教,兼令孟獲知。

    盤饈蒟醬實,歌雜竹枝辭。

    取酒須勤醉,鄉(xiāng)關不可思。

  • 跨征鞍,橫戰(zhàn)槊,上襄州。便匹馬、蹴踏高秋。芙蓉未折,笛聲吹起塞云愁。男兒若欲樹功名,須向前頭。

    風雛寒,龍骨朽,蛟渚暗,鹿門幽。閱人物、渺渺如漚。棋頭已動,也須高著局心籌。莫將一片廣長舌,博取封侯。

  • 逢君說行邁,倚劍別交親。

    幕府為才子,將軍作主人。

    近關多雨雪,出塞有風塵。

    長策須當用,男兒莫顧身。

  • 試問琵琶,胡沙外怎生風色。最苦是、姚黃一朵,移根仙闕。王母歡闌瓊宴罷,仙人淚滿金盤側(cè)。聽行宮、半夜雨淋鈴,聲聲歇。

    彩云散,香塵滅。銅駝恨,那堪說!想男兒慷慨,嚼穿齦血。回首昭陽辭落日,傷心銅雀迎秋月。算妾身、不愿似天家,金甌缺。

  • 欲知垂盡歲,有似赴壑蛇。

    修鱗半已沒,去意誰能遮。

    況欲系其尾,雖勤知奈何。

    兒童強不睡,相守夜歡嘩。

    晨雞且勿唱,更鼓畏添撾。

    坐久燈燼落,起看北斗斜。

    明年豈無年,心事恐蹉跎。

    努力盡今夕,少年猶可夸。

  • 欲知垂盡歲,有似赴壑蛇。

    修鱗半已沒,去意誰能遮。

    況欲系其尾,雖勤知奈何。

    兒童強不睡,相守夜歡嘩。

    晨雞且勿唱,更鼓畏添撾。

    坐久燈燼落,起看北斗斜。

    明年豈無年,心事恐蹉跎。

    努力盡今夕,少年猶可夸。

  • 何事居窮道不窮,亂時還與靜時同。

    家山雖在干戈地,弟侄常修禮樂風。

    窗竹影搖書案上,野泉聲入硯池中。

    少年辛苦終身事,莫向光陰惰寸功。

  • 北望神州路。試平章、這場公事,怎生分付。記得太行山百萬,曾入宗爺駕馭。今把作、握蛇騎虎。君去京東豪杰喜,想投戈、下拜真吾父。談笑里,定齊魯。

    兩河蕭瑟惟狐兔。問當年、祖生去后,有人來否。多少新亭揮淚客,誰夢中原塊土。算事業(yè)、須由人做。應笑書生心膽怯,向車中、閉置如新婦。空目送,塞鴻去。

  • 白發(fā)被兩鬢,肌膚不復實。

    雖有五男兒,總不好紙筆。

    阿舒已二八,懶惰故無匹。

    阿宣行志學,而不愛文術(shù)。

    雍端年十三,不識六與七。

    通子垂九齡,但覓梨與栗。

    天運茍如此,且進杯中物。

  • 白發(fā)被兩鬢,肌膚不復實。

    雖有五男兒,總不好紙筆。

    阿舒已二八,懶惰故無匹。

    阿宣行志學,而不愛文術(shù)。

    雍端年十三,不識六與七。

    通子垂九齡,但覓梨與栗。

    天運茍如此,且進杯中物。

  • 一日不作詩,心源如廢井。

    筆硯為轆轤,吟詠作縻綆。

    朝來重汲引,依舊得清冷。

    書贈同懷人,詞中多苦辛。

  • 憶把金罍酒。嘆別來、光陰荏苒,江湖宿留。世事不堪頻著眼,贏得兩眉長皺。但東望、故人翹首。木落山空天遠大,送飛鴻、北去傷懷久。天下事,公知否。

    錢塘風月西湖柳。渡江來、百年機會,從前未有。喚起東山丘壑夢,莫惜風霜老手。要整頓、封疆如舊。早晚樞庭開幕府,是英雄、盡為公奔走??唇鹩?,大如斗。

  • 城頭月落霜如雪,樓頭五更聲欲絕。

    捧盤出戶歌一聲,市樓東西人未行。

    北風吹衣射我餅,不憂衣單憂餅冷。

    業(yè)無高卑志當堅,男兒有求安得閑。